人文与社科学部

外国语学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博士后» 招聘信息» 人文与社科学部»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理论语言学/形式语言学研究团队招聘公告

外国语学院理论语言学/形式语言学研究团队招聘公告

一、团队介绍

  1.团队简介

理论语言学/形式语言学研究团队主要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从事句法学、语言习得研究以及语言加工等研究,学院拥有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团队有教师12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助理教授3人,讲师4人。团队成员目前主持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7项(含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6部。

  2.带头人简介

李京廉,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句法学、英汉语对比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理工大学首批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曾在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及哲学系和康涅狄格大学语言学系访学。近年来,在LanguageJournal of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期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现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形式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语言、文学与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3.成员简介

薛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英才计划获得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主要方向包括双语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儿童语言发展、阅读障碍、发展性语言障碍的认知神经机制。目前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重点项目,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北京市人文社科项目、1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项国家外国专家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和多项校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现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认知与智能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汪昌松,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2013学年在哈佛大学语言学系学习。研究兴趣为理论语言学,目前主要从事与句法有关的语言界面(句法-形态/韵律/语义/语用/词汇界面)研究,在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

纪悦,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语言学、儿童语言获得与语言发展。研究兴趣集中在事件结构的表征、早期语义和语用知识的获得与发展、发育性语言障碍的早期诊断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语料分析、行为及眼动实验、认知和行为的计算建模。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北京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启动项目一项;作为合作者参加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项目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在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Language, Cognition and NeuroscienceSSCI期刊发表论文9篇,重要国际会议论文6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1篇。

二、招聘信息

  1.招聘方向及人数

(实验)句法学、语言习得、语言加工,3人。

  2.招聘要求

1.具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并具有较大的学术发展潜力;

一般应为35周岁以下,新近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博士毕业生。其中,特立博士后一般应不超过30周岁;

2.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背景,研究方向为(实验)句法学、语言习得、语言加工等,有高水平论文发表经历者优先考虑;

3.符合国家及学校及用人单位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其他要求。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腾

联系电话:13439144088

联系邮箱:gaoteng@b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