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术研究院(济南)先进能源材料及智能电池创新中心招聘公告
前沿技术研究院(济南)先进能源材料及智能电池创新中心招聘公告
一、团队介绍
1.团队简介
先进能源材料及智能电池创新团队以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北京)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珠海)、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济南)为依托,专注于绿色新能源材料及器件的前沿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开发,面向高能量密度电池新体系的构筑、电池安全性能的改善、功能器件的设计开发需求,聚焦多电子高比能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新型离子液体及功能复合电解质材料、特种电源与结构器件、绿色电池资源化再生、智能电池及信息能源融合交叉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各种原位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研究在电化学过程中的储能机理问题,实现新型储能系统设计开发及智能化安全防护管理等应用。团队在首席科学家吴锋院士和学科责任教授陈人杰的带领下,构筑了原理创新、材料设计、表征分析、器件制备、系统集成及资源再生的技术研发链条,着力打造一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路线,满足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储能、信息通讯、航空航天、海洋船舶等产业对新能源的迫切需求,并加快培育新能源应用产业发展新方向,为国家在双碳战略目标的发展实现提供必要的支持。
2.带头人简介
吴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求是书院院长、材料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清洁能源与动力领域主任、兼任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准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成员、被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新型二次电池项目连续三期的首席科学家、Science合作期刊《Energy Material Advances》主编。
吴锋院士长期从事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能源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主持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发表SCI收录论文6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2部,参编多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国家科技部授予的863计划突出贡献奖等16项省部级科技奖,获国际电池材料学会(IBA)科研成就奖、国际电化学学会(ECS)电池技术成就奖、国际车用锂电池协会(IALB)首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等4项国际奖,中国储能杰出贡献奖。连续担任14届中美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研讨会共同主席和9届国际动力锂电论坛主席。
3.成员简介
陈人杰,教授、博士生导师,前沿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先进能源材料及智能电池创新中心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责任教授,理学与材料学部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普通高校高安全储能系统与智慧微网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国家部委能源专业组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秘书长(能源转换及存储材料分会秘书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AOEES)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全国电池行业专家、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储能与动力电池技术及应用》丛书编委、《中国材料进展》和《电化学》编委等。主要从事新型电池及关键能源材料的研究,面向高能量密度电池新体系的构筑、电池安全性能的改善、功能器件的设计开发开展多电子高比能电池新体系及关键材料、新型离子液体及功能复合电解质材料、特种电源与结构器件、绿色电池资源化再生、智能电池及信息能源融合交叉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央在京高校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等课题,研制出能量密度从300Wh/kg到600Wh/kg不同规格和性能特征的锂二次电池样品,先后在高容量通信装备、无人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开展应用。在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National Science Review 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Edition、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先进电池功能电解质材料》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多电子高比能锂硫二次电池》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离子液体电解质材料》科学出版社2023年出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入选北京高等学校卓越青年科学家、中国工程前沿杰出青年学者和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李丽,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现任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战略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部固废重点专项评审专家、北京市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编委会委员、国家碱性蓄电池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联盟行业技术专家、中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工作组专家、工信部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储能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 PES中国区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能源局储能领域技术专家、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新型绿色二次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绿色二次电池衰减机理与失效分析等研究。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90余次,多次担任中美两国双边会议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分会主席。在Chemical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主编出版2部学术专著《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技术》(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锂离子电池回收与资源化技术》(科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参编5部学术专著、6项中国汽车及动力电池标准;获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
二、招聘信息
1.招聘方向及人数
3-5人
2.招聘要求
招聘方向:
1.先进电池及关键材料创新研发
2.新型绿色二次电池可持续研究
3.智能电池及能源互联技术开发
4.新型储能系统及安全防护设计开发
5.新型储能基因工程及模拟仿真研
6.海洋能源研究
7.碳中和研究。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曼
联系电话:18006449945
联系邮箱:zndc@bit-a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