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教学科研机构

前沿交叉科学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博士后» 招聘信息» 其他教学科研机构» 前沿交叉科学院

前沿交叉科学院ICME课题组招聘公告

前沿交叉科学院ICME课题组招聘公告

一、课题组介绍

  1. 课题组简介

传统“材料、设计、工艺”三阶段脱节,以轻质合金为例,开发一种密度低、强度高、模量高的新材料,依赖大量成分、工艺正交实验,不但周期长,需10~20年,而且成本高,需要上亿元投入。团队长期从事新材料的成分设计和制造工艺开发,在开发基于“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相关性的多场耦合、多相、多尺度模拟全流程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工具方面,经验丰富。采用材料基因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技术,打破了合金设计长期依赖于“炒菜式”的试错模式,实现了数字化研发新合金与新工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锻炼学生解决“卡脖子”难题的能力,加速先进金属材料的设计与高性能制造工艺开发。

集成计算工程实验室(ICME)现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余名,实验室已拥有各类全套材料研究测试设备,包括高性能计算机群工作站、纳米压痕测试仪、真空加压铸造机、电磁熔炼炉、气氛保护热处理炉、原位高温拉伸试验机、差热分析仪、光学显微镜、超声检测仪等设备,形成了一整套从材料制备到性能表征平台,从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VASP、分子动力学软件 LAMMPSCA模型、到力学性能预测的硬件和软件支撑。

团队长期从事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应用于轻质、高比强()度、可绿色回收材料工艺一体化研制工作,突破了材料设计与成形工艺脱节的限制,实现了合金成分设计、成形控制、热处理一体化调控,发展了第一性原理指导成分设计、耦合热力学的动力学模型预测晶体微结构、多尺度预测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异构晶体界面调控的新原理,为掌握一体化、协同、精确控制高品质、低成本、短流程、难制备高强轻质合金的绿色技术奠定了基础。

团队自2016年回国后在国自然面上项目和区域联合(重点)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项目支持下,针对如何调控高活性Li在液态、固态Al-Li/Mg-Li合金中的分布,从而提升模量;如何调控无法清除的[H]Fe等有害冶金杂质成相结构,从而改善力学性能等超轻合金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面向“双碳”的热加工全流程集成仿真,针对含锂轻合金强韧性、组织调控,提出了高品质铸造、多级固溶、蠕变时效、异质形核新调控理论,从而解决了高性能轻合金的制备难,智能化不够、精细化控制不足、制备过程不绿色环保加工技术难题。聚焦于轻质合金智能制造,发表学术论文138篇,其中45篇为顶刊,3篇做为封面报道,包括Additive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Corrosion Science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国际期刊,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获得授权21项。

  2.带头人简介

王俊升,教授/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轻质材料先进成型理论与技术、集成计算材料工程(ICME)、材料基因工程、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轻质材料设计、航空航天轻质材料4D打印、高模量轻质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轻质材料高通量制备技术、轻质材料智能制造、轻质材料数字孪生、基于机器学习的轻质材料工艺优化、基于X射线CT3D相基因表征、基于X射线CT的力学/腐蚀/服役性能的原位3D量化表征。担任美国金属学会图书(ASM-Technical Book)编委、《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航空制造技术》编委、《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编委、《材料热处理学报》编委等,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英文版)》材料信息学专题、《航空制造技术》一体化成形专题、《材料热处理学报》航空轻质合金专题。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有色金属(国际)新材料科技创新大会”副秘书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材料基因工程高层次论坛”组委、中航工业航空制造研究院主办的轻质材料与轻量化制造技术国际会议组委。

  3.成员简介

杨兴海,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轻质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材料多尺度显微组织表征与量化,材料宏观与微纳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Mengiste Bemechal Tsegaye,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表面冷喷涂高熵合金显微组织性能;快速凝固超细晶铝合金材料与涂层制备技术。

二、招聘信息

  1.招聘方向及人数

集成计算材料工程、铝合金、镁合金、增材制造、智能制造。

  2.招聘要求

1.材料科学与工程、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智能制造、机械工程与自动化、计算机等方向博士毕业生;

2.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合金,材料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已经取得学术成果;

3.热爱金属材料加工行业、愿意学习ICME和人工智能新算法新知识,并有志于将计算仿真与制造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敢于承担企业“卡脖子”难题的技术攻关任务,并具备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俊升

联系电话:13810731357

联系邮箱:junsheng.wang@bit.edu.cn